【色母粒产业网】9月24日消息,全球化学和塑料产品市场正面临着价格调整的浪潮。多家知名化工企业相继宣布涨价计划,这一趋势正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在此浪潮中,全球知名的一体化PA66产品系列制造商奥升德(OshenD)宣布,自9月25日起,他们将上调亚太地区的HMD、PA66和工程塑料的价格。这一涨价计划的具体涨幅为每千克0.15美元至0.25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095元至1827元每吨。
同时,旭化成(Asahi Kasei)也不甘示弱,计划从10月起上调公司所有PE产品的价格,其中包括"Sentec-LD"、"Sentec-HD"、"Sentec-EVA"及"Clex"。这次涨价的幅度将达到每千克2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993元每吨以上。
据了解,为了应对国内石脑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生产成本压力。9月19日,东曹公司(Tosoh Corporation)也加入了聚烯烃涨价潮,宣布从10月1日起,将全部聚乙烯产品价格上调20日元每千克,约合人民币985元每吨。
陶氏公司则在不同领域进行价格调整。家居及个人护理业务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上调陶氏品牌下的部分产品价格,幅度约为5%至10%。而早些时候,陶氏公司已宣布对化工及工业制造业务部旗下DOWSIL™和 Vorasurf™ 品牌的部分产品实施价格提升,幅度也在5%至10%之间。此外,他们还在9月1日起上调了北美地区所有等级和包装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价格,最高上涨幅度为0.1美元每磅,相当于人民币1612元每吨。
盛禧奥及其欧洲子公司也跟随着涨价潮,自2023年9月1日起提高了所有聚苯乙烯(PS)、ABS和SAN等级产品的价格。各类产品的具体涨幅不等,但可见今年以来,他们已经进行了多次价格上涨,涨幅最高累计达到660欧元每吨,约合人民币5150元每吨。
今年以来,整个能化板块呈现出上游端强于下游端的特征,这导致了产业链上游端的利润增加,而中游环节的强弱则取决于产能周期的景气度。尽管一些化工品和塑料产品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但原料价格的涨幅远远快于成品,因此多数化塑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对于那些在市场上有一定产品优势和定价权的企业来说,他们坚定选择涨价,以转嫁来自成本端的压力。然而,对于中低端产品来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尽管存在成本支撑,但他们可能也会不得不面对出厂价上调而市场价格下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