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6月25日消息,当前市场上,泡沫塑料的应用广泛,其中聚氨酯(PU)、聚苯乙烯(PS)和聚乙烯(PE)泡沫塑料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些材料在环境友好性和可回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聚丙烯(PP)发泡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
聚氨酯泡沫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异氰酸酯残留物,且难以回收利用。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的发泡过程通常使用氟氯烃化合物或丁烷,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且降解困难,易引发“白色污染”。交联聚乙烯泡沫塑料尽管具有较低的刚性和一定的耐热性,但其最高使用温度仅达80℃,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相比之下,聚丙烯发泡材料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其刚性优于聚乙烯,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抗冲击性能优于聚苯乙烯。此外,聚丙烯发泡材料还具备较高的热变形温度,适用于高温环境,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低温特性、能量吸收能力和尺寸形状恢复稳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聚丙烯发泡材料质量轻、可重复使用,并具备良好的表面保护性和隔音性能。
聚丙烯发泡材料主要分为四类:可发性聚丙烯(EPP)、挤出发泡聚丙烯(XPP)、注塑发泡聚丙烯(IPP)和模压发泡聚丙烯(MPP)。其中,EPP因其质轻、耐热性好、高冲击能吸收能力和良好的回弹性,在汽车防冲撞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熔体浸渍和固体浸渍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目前,我国汽车用EPP的用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但质量与稳定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挤出发泡聚丙烯(XPP)和注塑发泡聚丙烯(IPP)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XPP在熔体状态下直接发泡,保温性能优越,且成本较低,但技术要求较高。而IPP则可直接采用基本原料制备,无需预处理,生产成本也较低,但高发泡倍率聚丙烯泡沫的注塑机尚待研发。模压发泡聚丙烯(MPP)在固态形态下浸渍,对聚丙烯熔体强度要求较低,产品泡孔精细、均匀,但生产效率较低,应用领域尚待进一步明确。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聚丙烯发泡材料有望在未来成为泡沫塑料市场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