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8月30日消息,贺州市一直将石材碳酸钙产业视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并在今年持续推动该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贺州市不仅提高了环境治理标准,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石材碳酸钙产业的环境综合整治。
贺州市在实施整治工作时,注重新老企业结合,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在碳酸钙粉体加工、岗石、天然大理石加工以及母粒等下游加工行业中,精心挑选了11家具有代表性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全链条覆盖,全方位进行整改,旨在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环境整治提升方法。此外,为了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贺州市还组织了90家企业代表参与的专题会议,制定了详尽的碳酸钙加工行业标杆企业工作手册,从而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整治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贺州市为了更精确地推进整治工作,对平桂区的38家碳酸钙企业进行了矿山开采环境问题的深入摸底排查。此次排查严格按照“一矿一策”的原则,详细列出了问题清单,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明确的整改期限。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企业自我整改,还能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环境整治的过程中,贺州市还特别关注“运输”这一关键环节。通过加强207国道的巡查力度,将治超工作从路面扩展到两端,对货车的装载量进行了严格规范。同时,贺州市还加强了对汽修行业的日常监管和清理整顿,组织开展了多轮的地毯式清理行动,坚决取缔非法改装窝点,进一步压实了各方责任。
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贺州市已经查处了17辆次违法违规车辆,责令卸载货物达376吨,并查处及监督6辆次非法改装车辆恢复原状。相关部门还深入工业园区、矿山、砂石料场等企业进行了60多次走访,要求企业采取密闭运输方式,严格按照车辆核载标准进行配货装载,并采取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确保车辆合法装载、净车上路。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示了贺州市在推动石材碳酸钙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上的决心和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