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0月10日消息,我国轻质碳酸钙产业规模庞大,年产能逾千万吨,稳居全球生产与消费榜首。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产品质量与品种多样性上仍存在显著差距,导致产值相对较低。鉴于此,提升轻质碳酸钙产品品质,开发专用及功能化系列产品,已成为推动我国碳酸钙工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为有效提高轻质碳酸钙产品的质量,行业需从多方面着手改革。首要的是革新煅烧工艺,摒弃传统的混料式煅烧,转而采用间歇式或直烧式煅烧方法。当前,我国多数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采用混料式立窑煅烧,这种方式存在煤渣污染、石灰活性受损及煅烧温度难以控制等问题。为克服这些弊端,建议采用新型立窑、回转窑、悬浮煅烧炉及旋流动态煅烧炉等先进设备。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这些设备在燃料使用、煅烧效率及产品质量上均展现出显著优势,特别是悬浮煅烧炉和旋流动态煅烧炉,因其高效、环保及自动化水平高,正逐步成为行业新宠。
此外,碳化工艺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当前,间歇碳化工艺因其投资小、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但存在碳化不均匀、产品粒径分布宽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此,行业应推广连续碳化工艺,如采用多塔串联连续碳化系统,以及高效碳化设备如旋喷碳化塔和垂直筛板碳化塔,以提高碳化效率,生产出超细或纳米级轻质碳酸钙产品。
在干燥环节,尽管看似简单,实则对能耗及产品质量影响重大。传统干燥设备存在能耗高、易返碱及污染等问题,因此,采用新式干燥设备如煤气发生炉配合的回转干燥机、回转列管干燥机及盘式连续干燥器等,成为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的关键。这些设备不仅热效率高,而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有助于消除环境污染。
最后,轻质碳酸钙的表面处理同样不容忽视。由于其表面能高、亲水性强及与高聚物热膨胀系数差异大,必须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与高聚物的相容性。干法及湿法表面改性技术均可有效提升轻质碳酸钙的分散性及亲和力,从而保证制品的优良物理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我国轻质碳酸钙产业在提升产品质量、开发专用化及功能化产品方面,需从煅烧、碳化、干燥及表面处理等多个环节入手,采用先进工艺及设备,以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同时,行业应积极推广已成功应用的先进经验,提升全行业工艺及装备水平,共同推动我国轻质碳酸钙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