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0月15日消息,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其中,塑料以其比重轻、易加工及可循环利用的特性,正逐渐成为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4.3亿辆,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千人汽车保有量仍有差距,但这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塑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从外饰件、内饰件到功能结构件,塑料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如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好、成型加工性能优异等,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汽车中塑料的应用比例正逐年上升,其中PP、PE、PVC、ABS、PC等塑料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成为汽车制造中的主流选择。
然而,随着汽车报废量的不断增加,报废汽车塑料的处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每年随报废汽车产生的废塑料约达200万吨。由于报废汽车塑料种类多、成分复杂,且受回收技术和成本限制,目前大部分报废汽车塑料未能得到精细分类回收和高效资源化利用,而是被直接填埋或焚烧,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报废汽车塑料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首先需要对报废汽车塑料进行有效分类回收和鉴别。不同种类的塑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征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回收过程中,除了按零部件进行分类回收外,还应对所使用的塑料种类进行鉴别和区分。目前,塑料鉴别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鉴别法和现代鉴别法。传统鉴别法如外观法、密度法、燃烧法等,简便快捷,但更多依赖于现场工人的经验,效率和准确性有待提高。而现代鉴别法如X射线荧光法、拉曼光谱法、近红外(NIR)法等,虽然测试准确率高,但成本较高或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
值得注意的是,近红外(NIR)法因其适用于多种塑料的快速鉴别,且方法快捷、可靠性高、适应性强,已成为目前产业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报废汽车拆解现场应用,市面上已出现相关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可在几秒内快速鉴别塑料种类。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和轻量化材料的广泛应用,报废汽车塑料的分类回收和鉴别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实现报废汽车塑料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需要采用先进的分类回收和鉴别技术,提高回收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报废汽车塑料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