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9月2日消息,近期,国内尼龙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三宁化工、新和成以及河南心连心化学等大型企业纷纷投资建设尼龙新材料项目,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这些项目的投产将大幅提升国内尼龙66和尼龙6的产能,有望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随着尼龙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整体的工程塑料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工程塑料可分为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两大类。通用工程塑料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等,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而特种工程塑料,如聚苯硫醚(PPS)、聚酰亚胺(PI)等,虽然用量相对较少,但因其高性能和特殊用途,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通用工程塑料领域,聚酰胺(PA)中的尼龙6和尼龙66是典型产品,约占总消费量的90%。近年来,国内PA6的进口依赖度逐渐降低,而PA66的国产化进度也在提速,产能大幅提升。据机构预测,到2032年,中国PA6和PA66的市场占比将达到40%,成为未来主要增长动力。
聚碳酸酯(PC)市场则面临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及市场规模下降。然而,在高端电子电器和汽车配件行业,国产聚甲醛(POM)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产品仍有进口依赖,短期内难以大幅替代进口产品。
在特种工程塑料方面,虽然国内产品在生产工艺、质量等方面还需完善,但反倾销税的实施为国内PPS厂商创造了发展机会。同时,国内聚酰亚胺(PI)厂商在传统电工绝缘领域产业化能力较强,但在高端领域市场占有率较低。聚醚醚酮(PEEK)和液晶聚合物(LCP)等特种工程塑料在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尽管国内特种工程塑料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需调整、技术支撑需加强等,但政府和企业已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面向未来,国内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体系将不断完善,逐步实现自立自强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30年,将建立相对完整的技术和产业体系,实现高端牌号自给自足;到2050年,有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