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0月28日消息,聚烯烃薄膜在工业品、日用消费品包装及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吹塑成膜后易形成真空密合黏合,长期存放时又易因大分子链渗透缠绕而粘结,严重影响了薄膜的使用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薄膜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开口剂和爽滑剂。
开口剂通过在薄膜微观表面形成凹凸面,减小接触面积,阻碍大分子链渗透,有效防止薄膜粘连;而爽滑剂则能在薄膜表面形成润滑膜,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薄膜的层间滑动性和开口性。这两种添加剂常常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爽滑剂的主要作用是减小薄膜表面的摩擦系数,确保后续加工性能,如包装机上的走机性能。常见的爽滑剂包括硬脂酰胺、油酸酰胺和芥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类化合物,它们的碳链长度在18到22个碳之间,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其中,油酸酰胺常用于聚乙烯薄膜,能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内摩擦,提高产量和制品表面光泽;而芥酸酰胺则广泛应用于多种塑料薄膜,能显著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加工性和包装作业效率。
在薄膜中,爽滑剂的含量通常以ppm计算,对于大多数应用,300-750ppm的含量能达到中等爽滑效果。但含量过高可能导致爽滑剂析出到薄膜表面,影响电晕效果、印刷质量或复合强度,甚至降低热封性能;含量过低则会导致摩擦系数过高,影响后续工艺。因此,厂家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终端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爽滑剂含量。
另一方面,开口剂也称为抗粘连剂,能有效提高薄膜的开口性能,特别适用于薄膜或高光泽度薄膜。传统开口剂多为无机矿物质,如硅藻土、滑石粉等,它们能突出薄膜表面,破坏镜面效应,使薄膜更易分离。微粒型开口剂的粒子数量、大小及分散情况对薄膜开口性有决定性影响,而折射率则影响薄膜透明性。二氧化硅因其折射率与PE树脂接近,对透明性影响小,成为高档薄膜开口剂的首选。
在选择开口剂和爽滑剂时,酰胺和二氧化硅的质量至关重要。酰胺的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导致薄膜出现异味或黑点;而二氧化硅的粒径、比表面积、含水量和表面处理等特性,也对生产过程和薄膜性能有重要影响。此外,还需明确爽滑和开口的区别:爽滑剂使薄膜易滑动但难分开,而开口剂则使薄膜易分开但难滑动。因此,在配方设计中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