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11月18日消息,全球塑料回收现状堪忧,尤其在美国,每年仅有约5%的塑料得以完全回收并重新投入新产品生产,相比之下,欧洲的回收率虽较高,达到35%,但两地间的大量塑料仍难逃被废弃的命运。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便被回收的塑料也往往无法实现原级循环,多被降级用于如管道、门垫等替代用途,逐渐退出回收系统,导致原生塑料需求持续攀升,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盟与美国部分州正积极采取监管措施,力推再生材料的使用。欧盟的PPWR法规便是一个典型例证,其中明确设定了提高新包装中再生材料使用比例的目标。然而,回收塑料需求的增长也对回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欧洲普遍采用的光学分选技术在识别多种塑料材料时面临局限,尤其是难以准确区分不同应用类型的塑料(如食品级、非食品级、卫生产品等),这成为了实现真正循环使用的重大障碍。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为解决这一难题,先进的分类技术——数码水印正逐渐崭露头角。数码水印通过在包装或塑料基材中嵌入隐蔽标识符,该标识符与包装的材料类型、功能等关键信息相关联。在回收设施的分类点,这些水印可被精准检测,从而实现对包装的精确分类。这一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识别刚性塑料,还能有效识别包括软包装在内的所有类型塑料。软包装因其易变形、易损坏的特性,一直是其他先进分选技术的难题,而数码水印技术则展现出了出色的识别能力。
特别是在HolyGrail 2.0项目的严格工业试验中,数码水印技术成功实现了对卫生级别LDPE薄膜和食品级PP薄膜的高效分离,这是柔性材料高质量回收流的关键。即便在包装严重损坏的情况下,数码水印也能保持准确、一致的识别和分类,检测率高达95%以上。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数码水印技术的成熟度,也为其在推动软包装循环使用方面的潜力提供了有力证明。
面对未来几年包装生产中再生材料使用规定的不断增加,数码水印技术无疑将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PPWR法规规定,到2030年,PET饮料瓶必须包含30%的回收材料,其他接触敏感包装和塑料包装则分别达到10%和35%的回收材料比例。而至2040年,这些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如此严苛的标准,仅凭存款返还计划显然难以达成,因此,回收设施对消费后废物进行高级分类显得尤为重要。
数码水印技术作为唯一能够有效对刚性和柔性塑料进行高级分类的市场就绪技术,正承载着推动循环利用、助力实现回收目标的重任。HolyGrail2.0项目的成功,不仅为数码水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也为全球范围内的回收设施提供了实现高效分拣的新希望。随着柔性塑料在全球包装市场中的占比高达50%,并成为美国最常见的包装类型,数码水印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将对减少回收循环中的塑料污染、推动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