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2月19日消息,我国炼油行业面临转型挑战,企业积极探索结构调整新路径
随着能源市场的深刻变革,我国炼油加工能力逼近10亿吨/年大关,同时国内需求疲软,电动及LNG重卡替代趋势明显,汽柴油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在此背景下,炼油企业亟需调整产品结构,以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近日,多家炼油企业在集团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上分享了他们的转型经验和未来规划。
金陵石化作为行业代表,其党委书记张春生指出,面对新能源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深刻变化,炼油企业必须正视困难,同时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金陵石化正大力推进“减油增化转特”,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链延伸,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产品,努力建设新型炼化一体化产业链。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镇海炼化发展部经理师彦俊表示,我国炼化行业已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炼油产能的释放和新能源汽车的替代效应使得油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此,炼化企业需要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实施炼油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探索最适宜的加工路线,掌握市场消费容量,并最大程度改造现有资产,实现低成本生产和高附加值利用。
在具体实践中,扬子石化通过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大幅增强了重油加工能力,并通过优化催化回炼加氢柴油工艺、调整反应温度与剂油比等措施,将柴油产量压减至历史最低,同时提高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率。上海石化则通过技术改造和原油采购策略的调整,降低了采购加工成本,并推动了航煤、烷基化油等高效益产品的增产增销。
此外,北海炼化紧跟市场需求,优化原油结构,增加轻质原油采购比例,降低烧焦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收率,并通过产销储运系统性优化,增加了航煤的产销量。高桥石化则坚持“走两头、控中间”,持续推进“油转特”,加速新产品成果转化,提高重质润滑油、石蜡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同时重构下游新型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高端化、精细化和差异化水平。
这些炼油企业的实践表明,通过技术革新、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布局等举措,可以有效优化炼油结构,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效水平。面对能源市场的深刻变革和炼油行业的转型挑战,这些企业将继续探索结构调整的新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