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母粒产业网】2月19日消息,乙烷裂解制乙烯正逐渐成为全球乙烯生产的主流方式,其经济性日益凸显,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万华化学近日宣布,将对现有10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进行原料多样化改造,计划将丙烷原料替换为乙烷,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一举措反映了乙烷在乙烯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乙烷裂解装置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相较于其他生产方式,乙烷裂解副产物少,乙烯收率高,且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均较低。近年来,全球乙烯生产加速向原料轻质化方向发展,乙烷裂解产能占比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乙烷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中东和北美,乙烷裂解已成为主要的乙烯生产方式。
据色母粒产业网了解,中国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的发展也颇为迅速。自2019年第一套乙烷裂解装置投产以来,截至2025年2月,中国已有8套乙烷裂解装置投产,总产能达到688万吨,占乙烯总产能的12%。这些装置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除部分依靠本地油田天然气提供原料外,其余均需依赖进口乙烷。
全球乙烷供应格局中,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其乙烷产量约占全球的50%。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页岩气中乙烷含量较高,为美国带来了丰富的乙烷资源。除满足本土需求外,美国还大量出口乙烷,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烷出口国。
中国是美国乙烷的重要进口国。自第一套乙烷裂解装置投产以来,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乙烷数量持续增长,在美国乙烷总出口中的占比也不断提升。至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乙烷数量预计将超过8000万桶,成为美国最大的乙烷出口目的地。
然而,乙烷出口和运输能力限制了美国乙烷产能的充分利用。乙烷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运输时需维持低温液态状态,且需要专门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目前,VLEC数量有限,且建造周期长,导致乙烷运输能力成为制约因素。为缓解这一问题,美国正在积极扩建乙烷出口终端和增加VLEC船只交付。
随着新建VLEC船只的交付和乙烷码头出口能力的提高,未来美国的乙烷出口量将继续增加。这将为中国等乙烷进口国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推动乙烷裂解制乙烯产业的发展。